English

广西:打一场国企改革整顿攻坚战

1999-08-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昆、余海波 我有话说

1998年,广西国有企业产值增幅16年来首次超过非国有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幅超过国有企业的平均数;国企增长速度在全国各省区市的排名一年内上升13个位次,今年以来又继续呈现好的势头——

最近,广西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1998年,全区国有企业产值增幅16年来首次超过非国有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幅超过国有企业的平均数;国企增长速度在全国各省区市的排名一年内上升13个位次,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比上年增长25.39%,其中利润总额盈亏相抵后,比上年减亏23.3%。今年1—5月利税与去年同期比又增长了71.47%。这些数字愈来愈让广西各级政府和企业坚信:“国有企业能搞好!”

1997年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曹伯纯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广西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严重的工业“短腿”现象: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而工业“短腿”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工业主体的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下滑、增速低迷,1996、1997年广西是全国仅有的几个盈亏相抵净亏省区之一;国有工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根本原因又在于机制老化、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尤其是领导班子不力,80%的企业还没有全面实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而实行的这20%,也有一半以上不到位。广西的工业经济到底该怎样发展?经过调查、分析和讨论,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了认识:抓国有企业的振兴是“天大的事”;必须立足企业内部,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抓好三项制度改革,从机制上激发人的积极性;必须把改革和整顿结合起来,以产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因为只有好的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为了把“天大的事”做好,1998年2月,广西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李兆焯为组长,三名副省级干部任副组长的自治区企业改革整顿领导小组,曹伯纯亲拟了企业改革整顿方案。随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班子为关键,以队伍为基础”的国企改革与整顿思路在广西全面付诸实施。到1998年底,全区490个区属大中型企业中,有439户通过三项制度改革加快了机制转换,占90%,部分大中型企业职工活工资的比例达到70%,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以产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全面整顿的达436户,占89%,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签订年度经济目标责任书的有473户,占97%,与此同时,领导小组先后对630户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向75户大中型企业派驻了财务总监,批准了11家具备基本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实行年薪制。

通过改革整顿,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遏制住了前几年连续下滑的被动局面。一是好的企业更好。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在牙膏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依靠产品、科技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两面针的品牌效益,进一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8年实现利税1.79亿元,比上年增长9.3%。二是部分困难企业走出了困境。红水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亏损1437万元,通过减员增效,抓产品质量和加强企业管理,大幅度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8年扭亏为盈,盈利1511万元。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按去年的钢材价格,全年要亏2亿元,由于抓了改革整顿,年底盈利6010万元。今年1—5月,在钢材价格又比去年下降近200元/吨的情况下,仍盈利1500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支柱产业制糖业,通过深化改革整顿,98/99年度榨季,全区吨糖成本平均降低872.37元,在市场糖价每吨平均降低613元的情况下,减亏8.02亿元,盈利企业从8家增加到41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